时间:2022-10-23 03:27:02 | 浏览:1664
我的读者们都是“宝藏女孩”,这一直是我很骄傲的事。今天就是一位“宝藏女孩”的分享,关于各种在家陪玩的手工活动。
她的朋友圈我特别喜欢看,也会给我很多创意点子。看了一段时间后,我就想,干嘛不整理一篇分享给更多人呢?
我是手特别笨的妈妈,即使照着她的点子进行,做出来的东西也是“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
有一度也有点小沮丧,但当我放下这些“比较”后,我发现小D根本不在意啊。她真正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父母的高质量陪伴。
把自己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也是想强调,我们每个父母都是好父母,只是会在各自能力范围内不同。
看别人的故事,要长自己的见识,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了。
女儿两岁前,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妈妈分享了可以在家玩的蒙特梭利早教游戏,我羡慕不已,看一次惊呼一次“哇,怎么这么厉害啊!”
当时我就在心里想如果我能像这个妈妈一样会玩就好了,可是我应该做不到吧。
在带娃的前两年我没有系统学习育儿知识,也不知道高质量陪伴的意义是什么。
随着女儿慢慢长大,越来越不知道可以陪她玩什么,正好女儿同龄的小伙伴们报了早教班,然后我们也一起报了,可我当时压根都没搞清楚早教班和早教的区别是什么。
在早教班,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与其说是陪娃上课,不如说我乐在其中。
原来融入了音乐、故事情节的运动课可以变得那么有趣味;生活中的刮刀、海绵、水果竟然可以被作为艺术课上的绘画工具;小小孩也可以跟随MJ的音乐扭动摇摆,真是太有意思了!
早教班点燃了我陪玩的兴趣,我会特别留意老师是如何上课的,在家也会带着女儿玩课上的游戏;同时记录女儿的上课情况和兴趣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及时找老师沟通。
这样一来早教的质量就明显提高了,而我也积累了很多陪玩经验。
第一步,模仿
除了在早教班取经外,我也会在网上搜集各种早教启蒙小游戏,学习游戏达人们的经验,模仿她们分享的游戏,挑选最容易的入手,这些游戏也给了我很多灵感。
在早期阶段,都是由我来主导和准备游戏。
比如给孩子一堆面粉,让她感觉面粉的质感;给孩子颜料、纸、画笔,让她自由涂鸦;抑或只是提供一些生活用具,让孩子玩水。
玩面粉、玩颜料、玩水
我慢慢意识到早教不等于早教班,它不需要花费很多金钱,它可以非常简单,我们完全可以在家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为孩子定制适合TA的早教游戏。
第二步,抓住兴趣点
准备的游戏,孩子不喜欢玩是很正常的事。不灰心,不喜欢这个游戏形式,我们就换一个。
比如我希望女儿可以学习颜色认知,准备了吸管和棉签配对的游戏,但她兴趣不大,没塞入几根就不想玩了;然后又尝试玩色卡配对游戏,没夹几个夹子就放弃了。
不灰心,再琢磨其他的游戏形式,后来发现她对小绒球投入纸杯、小玩具放入对应颜色的蛋糕纸托感兴趣。
颜色认知
边玩边摸索,边尝试边观察,我就慢慢发现了孩子的兴趣点。
比如在坐电梯时我观察到女儿很喜欢去按数字按键,于是我就在家做了一个“小电梯”,贴上她喜欢的贴纸,一起玩坐电梯的游戏。
她尤其喜欢按熟悉的亲朋好友们住的楼层,不知不觉她也就记住了那些数字
电梯游戏
随着搜集的游戏越来越多,我心里竟然有了些负担,我常常想:这么多的游戏,我们什么时候能完成呢,今天的游戏我们还没玩呢,一种莫名的焦虑感油然而生。
为了打败焦虑感,我尝试把游戏重新整理归类,一边整理一边发现这些游戏其实是有共性的。
有些游戏是为了锻炼手部精细动作,有些是属于感官游戏,有些对颜色认知很有帮助。
原来啊,我只顾着收集游戏玩法,却忽略了游戏目的了。
游戏形式可以千千万,但是背后的原理可能就只有一个,还是需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三步,自创游戏
1.按照早期儿童发展领域安排游戏
一边陪玩一边学习育儿知识,慢慢地我了解到了早期儿童发展5大领域: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认知。
我就根据女儿的兴趣和能力,按照发展的5大领域做了一个周计划表,每日着重突出一个能力的培养。若想要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也可以添加更多的游戏计划哦。
(大J乱入,对于学龄前孩子日常如何安排,可以戳->每天和孩子玩来玩去就是老三样,你差的是这一步)
2.为提高某个能力或做某项启蒙设计游戏
发现孩子对数学很有好感,如何利用玩具帮助孩子做数学启蒙呢?
我会参照大J全脑启蒙课中的数学启蒙,从数感、几何、估计、规律四大概念入手设计游戏,以棒冰棒为例:
也可以尝试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也许就会有新的游戏拓展思路:
如果把棒冰棒替换成乐高、蘑菇钉、积木等孩子喜欢的玩具,玩法是不是也一样?
如果我要提高一个玩具的利用率,那我如何利用棒冰棒做艺术启蒙、促进精细运动发展和提高语言能力呢?
.......
3.绘本拓展游戏
我女儿有段时间超爱peppa系列绘本的《The school fete》,她就模仿绘本里的face painting对镜贴花黄;把大床和沙发当成充气城堡,边跳边说bouncing in the bouncy castle;用乐高搭建绘本里的摩天轮和滑梯。
没想到女儿自己先开始拓展绘本了,于是我、队友和小玩偶就为她助兴,一起演绎了羚羊女士卖气球的场景。
The school fete 绘本拓展
熟悉的绘本、熟悉的故事情节、熟悉的卡通人物,对她来说很有代入感,她会非常热情地安排peppa和她的朋友们排排坐,为他们挑选、派发气球。
4.按主题设计游戏
主题类游戏丰富多彩,可以按植物、动物、天气、颜色、节日等作为主题,这样设计的游戏更有目的性,也可以让孩子深度探索某个主题的内容。
以圣诞节为例,可以欣赏圣诞有关的童谣、做圣诞贺卡、制作节日装饰物、给圣诞老爷爷写信。
制作邮筒、参加圣诞party、阅读圣诞节绘本等,从多维度让孩子感受节日氛围和了解传统习俗。
一起制作圣诞贺卡、装饰物、做邮筒
在游戏过程中,多提问也会促使双方迸出更多的思考火花:
圣诞节你希望收到什么礼物?——引出圣诞老爷爷送礼
圣诞老爷爷怎么样才能知道你喜欢什么礼物?——引出“如何写信”
圣诞老爷爷如何收到你的信呢?——引出“邮筒”
如何利用家里的现有材料制作邮筒?——孩子提出用橡皮泥做
邮筒是长什么样的呢?
如何把信塞进邮筒?
......
一边提问,一边思考,一边创作,最终才有了这个独一无二的怪兽邮筒!
游戏设计除了利用现有的玩具外,也要买买买入各种不同的手工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小而且零散,于是收纳就成了一个问题。
而一个好的收纳系统就是一个大大的邀请,可以帮助孩子自主游戏。
因为她知道去什么地方拿什么东西,如果翻箱倒柜找一通都没找到想要的东西,游戏热情也减了一大半吧。
手工收纳盒
这是一个放手工材料的收纳盒,我在每个小抽屉上写了材料名称,方便拿取。
其他剩下的材料存货就放进收纳箱,若收纳盒的材料空了,可以随时补货。我们也会收集可回收利用的材料,比如硬纸板、泡沫纸、矿泉水瓶等,把他们储存起来放入收纳箱。
路边捡的树枝、落叶也是非常好的天然材料哦,一般这类新鲜材料,我们会当天捡当天用。
展示墙
完成的手工作品可以挂在展示墙上或当作装饰物,然后定期更换,把你认为值得收藏的作品写好名称、日期放入收纳箱或拍照存档。
存放作品的收纳箱
Tips:1. 建议收纳工具的摆放位置是适合孩子方便拿取的高度。2.请准备一套适合孩子高度的桌椅。3.游戏结束后,可以做一个复盘,根据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总结游戏设计的亮点、不足以及下次如何调整改进。4.除了制定陪玩计划,我也会注重留白时间,我觉得孩子也需要有自由玩耍、发呆和独处时光的。
收纳工具—宜家万能小推车
以上是我个人的陪玩游戏经验,可能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又或者你真的没有这么多时间来做这些。
那么其实我们可以回归到生活,因为生活即早教,而且孩子们也会对家里的各种物品非常感兴趣。
带着孩子一起拖地、洗碗、叠衣服,就是一种生活能力的培养;周末去公园玩耍,一起搭帐篷、放风筝、捡树叶,也是一种很好的亲子陪伴方式。
洗碗、浇花、扫地、洗衣服
我觉得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成为手工达人、游戏高手,也并不是做了这些才算是好的亲子陪伴或有好父母的头衔了。
因为我喜欢,所以我选择做。如果做这些反而让你不开心、有负担,那就放过自己,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就好。
比如你爱好烘焙,那就带娃一起做蛋糕烤饼干;你喜欢运动,那就带着孩子奔跑、游泳、打球……
在放松的状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呈现的一定是最好最真实的自己,这种快乐的情绪会感染孩子,孩子也会更乐意参与其中。
(嘻嘻,如果你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想出几个早教游戏小点子,那再好不过了)
你也可以把陪玩过程想象是一场奇妙的游戏旅程,就像去迪士尼乐园一样那么欢乐、奇妙与充满冒险。试着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相信你们的旅程会很有意思哦!
说到喜欢的,我还很喜欢皮影戏,早就想买道具了,但是没想到还可以自己做,嘻嘻。
自制皮影戏道具,省钱又有趣:材料:1.我用的是要扔掉的家纺四件套包装盒(只要硬板纸就可以,把中间部分硬纸裁掉),+做烘培的硅油纸,粘起来就OK了。2.道具就是前些日子做手工裁剪的动物、动物模型。3.接下来就是手机、手电筒或台灯打光,冷光和暖光打出来的效果不一样。玩法:利用绘本的主要人物作为主线,用黑色卡纸裁剪轮廓,贴在筷子上,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玩绘本了;手影也可以哦。
两年半的陪娃游戏时光,我明白了高质量陪伴的意义就是花时间用心陪伴孩子,它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而且让我成长很多。
我从手残星人——摸索尝试——发现孩子的兴趣——设计游戏,靠的就是花时间不断思考、总结和实践,我想这就是to do 到I did it的过程吧。
最后想对女儿说:
翻阅照片,回忆填满心头,看着照片里的小女孩慢慢长大,我只想请求时针爷爷、分针小子能够慢慢走,好让我有更多时光与你相处。
我不知道这段亲密时光能给你带去什么,希望以后在你人生不如意的时刻,这段时光可以给你带去一丝温暖。
感谢你,又让妈妈过了一次童年!永远爱你,我的小棉袄!
作者介绍:麻袋麦兜猪,坐标宁波,全职妈妈一枚,因为女儿,人生中迎来了无数个第一次。阿布拉卡达布拉,请赐予我一双有魔力的双手、一颗不老的童心和有趣的灵魂吧!
我见过麦兜猪本人,最感染我的就是她的笑容。我能感受到她带着女儿做这些事情的快乐,这也我愈发觉得,很多事情本身是没有很多意义的,意义是我们每个人赋予的。
有时不要带预设,多用开放心态认真去试一试,也许就会不一样的。这个也蛮契合我昨天发的一条朋友圈。
很多事情试试才知道。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1、近期文章回顾
用好这一招,孩子就不会轻易放弃兴趣班
随时随地可以做的一件事,帮助孩子情绪管理,提高专注力
眼部保养那些真正有用的方法 | 自用眼霜推荐
夏天到底要不要给孩子吃冰淇淋?
2、在家玩具创意
从出生一直玩到学龄前的玩具,运动认知数学启蒙都可以
在家准备这三种球,0~3岁孩子的发展不用愁
简单实用!用雪糕棒自制早教游戏,精细运动、益智启蒙都做到!
3、在家游戏创意
又好又贵的运动早教班,精髓在这里,了解了在家也能做
炎炎夏日,这份在家放(jiu)电(ming)手册要了解一下吗?
每天的洗澡时刻,藏着最棒的早教启蒙方法
从数感到数学,未来好成绩从这些日常游戏做起
这几个游戏玩的好,孩子上学后成绩也会好
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孩子们该玩,却在拼命地学习;青年人该学习,却在拼命地游戏; 中年人该顾惜身体,却在拼命赚钱;老年人该颐养天年,却开始拼命地锻炼身体。”我觉得的确是这样,很多人从小到大,都把日子过错了,过反了,这不仅是这类人的悲哀,更是
前些天我在朋友圈里发,说因自家姑娘动手能力强,导致上课老师总是要求我们升一级。随后很多朋友都私下问,孩子到底该不该上早教班,什么时候上早教班合适,什么样的早教机构比较好?毕竟早教班一年动辄一两万的费用,对很多家庭来说,都不是随随便便的开销。
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众所周知,0~7岁是人类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这时候的大脑往往能够更容易吸收新知识。专家将其称作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的关键时期。数据显示:婴儿时期注重早期教育的孩子长大后能获得更优秀的适应能力以及四肢
“早教”这个词已经不陌生了,只是有些家长会有些误解和担心。记得有一次杨幂上金星的节目,说:“孩子6个月就上学了,是上早教”金星就一脸担心:太早了点吧?我其实很理解金星的不解,觉得这么小,就要去“上课”,小孩子太可怜了。这或许是我们小时候被老
“你们家孩子上早教课吗?”“早教有用吗?“我是不是该给我家宝宝报个早教班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都希望给自己的宝宝最好的养育和教育,但在很多父母的眼里,一提起“早教”这个词,会马上联想到“早教机构”
执笔:张大猫编辑:张大猫定稿:欧阳比文在孩子出生之前,我们当父母的都会想着只要娃健康,生活的快乐就好,其余随缘就行,也不一定非得让他成为“学霸”,非得学业有成。不过,随着孩子出生渐渐长大后,你会发现,周围的小朋友都去上了早教班,然后效果似乎
文|福林妈咪要不要上早教班?动则一两万的那种?有的父母选择带孩子去上,也有一些父母觉得让孩子上早教班的家长就是无形拉高“起跑线”,有钱没地儿花。他们信奉的是:“咱们那时候也没上过啊,不也好好的长这么大吗?完全没必要。”上早教班的目的是为了让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宝妈最忙乱的一年,初为人母的不适应,宝宝到来后生活规律的打乱,以及面对一个嗷嗷待哺婴儿的不知所措,都能把人折磨得疲惫不堪,精神憔悴。在我们紧张、忙乱地生活中,我们的宝宝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大
给孩子做早教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苦恼——价格动辄上万起,花钱如流水;花了时间和精力,总没啥效果;线下早教班鱼龙混杂,不知道怎么选。……难道就没有靠谱、亲民、效果显著的早教方法吗?当然有!丁香妈妈推荐被称为超美的中文童谣——《声律启蒙
随着早期教育在中国的不断普及,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家长熟知。很多家长通过网络或口口相传,都知道0-6岁的孩子,正是处于大脑黄金发育时期,0-2岁、3-5岁这两个重要阶段,是孩子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不少家长都期望于早教能让孩子在同
早教有多早?都要教点啥?要说家长最担心和关心的是很忙?恐怕除了宝宝健康以外,就是宝宝教育和性格养成了。但是很多新手家长,说到早教都是一知半解,不知道从何教起,又要教点什么。今天嘟妈整理了简单易操作的1岁以内宝宝的早教攻略!新生儿| 早教重点
我一直坚信,每个孩子的天赋都不该被辜负。而要实现这一点,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一定要看见孩子,真正了解孩子,懂得如何引导孩子身心健康的快乐成长。因材施教,说起来容易,但实现起来其实很难。不然的话,我们也不需要担心标准化的学校体制教学不足
往前追溯10年,早期教育还是属于城市高端消费的代名词。现如今,早期教育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很多家庭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仍有部分家长对早期教育持怀疑态度。致力于将早期教育带到中国万千家庭的小步在家早教,将用一堂别开生面的普及课为我们深
现在,父母为了能够使自家的孩子成为牛娃或者说不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教育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早教机构、运动小场馆、艺术、戏剧、书法、美术,孩子整体游走在各种培训班中,可这种单方面“焦虑式”的教育对孩子真的好吗?就拿早教来说,近几年,“四岁神童
#生活福利社第17期#前几天,一位妈妈在育儿群里发了两段视频,一段是3岁多的宝宝一边玩玩具,一边哼唱着儿歌,另一段则是宝宝背诵古诗,虽然吐字还不是很清晰,但是已是有模有样。大家纷纷点赞,让这位妈妈传授经验,宝妈说“其实也没有太特别,只是每天